尊敬的会员   
网站首页 >> 股市新闻 >> 文章内容

吸金2698亿!港股首8个月IPO集资总额同比升81%,生物科技与新经济重塑市场格局

[日期:2021-09-09]   来源:  作者:   阅读: 0[字体: ]
    吸金2698亿!港股首8个月IPO集资总额同比升81%,生物科技与新经济重塑市场格局
    
    
    进入9月,港交所官网按例在月初更新了每月市场概况信息,公开资料显示,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于2021年8月底为46.8万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2.7万亿港元上升10%。8月份单月,港交所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59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352亿港元录得18%升幅。
    
    
    在首次公开发行市场方面,今年1月至8月,港交所IPO集资总额为269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493亿港元大幅上升81%。今年首8个月的总集资金额则为556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738亿港元增长49%。
    
    
    从过去8个月的市场数据来看,尽管今年海内外市场表现多有震荡,但港交所还是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在国际市场中保持着强劲吸引力。
    
    
    (资料来源:香港交易所官网)
    
    
    01
    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推动市场结构转型
    
    
    港交所自2018年4月推出上市新规以来,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经济公司以及合资格的海外上市公司来港第二上市,至今年4月,港股上市新规已 实施了三年,上市制度的改革立竿见影地为香港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市场流动性的同时,也使香港成为更加多元化的国际金融中心。
    
    
    回首过去三年港股市场的成长与变化,2018年施行的上市新规可说是促使香港市场蜕变的催化剂。香港作为亚洲最大且最国际化的资本市场,汇聚了来自全球的发行人和投资者。
    
    
    这些改革不但为这些香港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更充沛的流动性,以及更加便利的投资渠道,也让香港由一个以传统经济为主导的市场蜕变为更加多元化的资本生态圈。
    
    
    可以说,当前新经济公司已经成为香港新股市场成长的主要驱动力,而香港市场已经成为亚洲最大及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融资中心。
    
    
    港股上市新规施行之后,市场中新上市申请递交的节奏,尤其是第18A章节下的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申请踊跃程度令整个市场不可谓不惊喜,尤其2020年初以来波及全球的新冠疫情和宏观经济方面的挑战加速了资本市场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掀起了新一轮上市潮,进而重塑了香港资本市场。
    
    
    (资料来源:香港交易所,Bloomberg,截至2021年3月31日)
    
    
    与此同时,更多行业类别的公司也开始积极参与港股IPO市场的竞争和赛跑,包括药品、医疗器械、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诊断等各个细分赛道的生物科技公司在内,越来越多新经济企业正计划赴港上市。
    
    
    02
    生物科技企业挑起港股IPO市场大梁
    
    
    截至2020年底,港股共迎来28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挂牌上市,新经济公司尤其是生物科技企业逐渐成为香港新股市场成长的主要动力。
    
    
    到今年一季度末,港市已合共有31家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经《主板上市规则》第18A章上市,且另有32家来自医疗大健康行业的公司采用《主板上市规则》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总融资额超过1970亿港元。
    
    
    至二季度末,即于今年的上半年,香港首次公开招股市场持续活跃,期内共有46只新股上市,集资额超过2000亿港元,较2020 年上半年增加一倍以上;按期内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计,香港交易所位列全球第三。
    
    
    上半年上市的这 46 家公司中,包括4家根据《主板上市规则》第十八A章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3家根据第八A章上市的不同投票权架构发行人以及4家根据第十九C章作第二上市的公司,上半年IPO总集资额达2117亿港元,较2020年上半年翻逾一倍。
    
    
    作为发行人上市的热门选择,香港市场2021年上半年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位列全球第三,可见香港首次公开招股市场继续蓬勃。
    
    
    在市场持续波动的情况下,2021年上半年香港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1882亿港元)及衍生产品市场期货及期权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1204798张)按年分别上升60%及3%。
    
    
    总体而言,香港IPO市场于2021年上半年保持强劲势头,快手科技、京东物流及一系列创新生物科技公司先后来港上市,首次公开招股集资总额2117亿港元按年劲升128%。
    
    
    目前香港新股市场继续吸引大批公司准备来港上市。过去三年,香港新经济医疗及信息科技业集资额增长强劲,2017年至2020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达135%及115%。
    
    
    2020年成交量最高的四只股票均为新经济股(2017年只有一只是新经济股),可见新上市制度为香港交易所带来更多不同类型发行人,为市场带来了重大的改变,配合市场发展。
    
    
    03
    今年9家18A上市公司合共集资220亿港元,生物医药等待下一个独角兽
    
    
    截至2021年8月25日,今年以来香港市场已经迎来9家透过18A通道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差不多平均每月1家的频率,总体上这些公司从递表申请到通过聆讯至成功上市的节奏趋于稳健。这9家生物公司分别是:心通医疗、诺辉健康、兆科眼科、科济药业、归创通桥、康诺亚、腾盛博药、心玮医疗,以及先瑞达医疗。
    
    
    从市场反响来看,今年已上市的9家生物科技公司IPO集资额合共超过220亿港元,考虑到这些标的公司规模体量都不算大,逾200亿的冻资额已体现市场不错的“买单”意愿。
    
    
    除了已成功上市的9家生物医药股,现时还有一批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生物科技公司正在大排长龙等待上市。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25日,今年一共有32家公司申请在港交所以18A方式挂牌上市,当中6家顺利上市(今年新上市的另3家公司为2020年末递表),1家申请失效,目前仍有25家公司是递表后上市程序处于“处理中”的状态,这些排队挂牌的生物企业不无寄望着未来能在香港资本市场这个大舞台闯出一番新天地,也证明香港资本市场生物科技行业的IPO赛道的确后劲十足。
    
    
    生物科技IPO市场风生水起,行业此时正在等待下一个独角兽的崛起,而资本市场将眼光更多地投注在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癌症治疗领域,以CAR-T细胞疗法、溶瘤病毒、溶瘤细菌等为主要竞争赛场的生物科技公司正引起资本市场的更多关注。
    
    
    以溶瘤细菌赛道为例,港药溶瘤发明了目前全球首创的溶瘤细菌载体产品YB1,成为癌症治疗领域溶瘤细菌疗法细分赛道的领跑者,近期也吸引了来自行业市场的普遍关注,公司亦希望加大研发力度以取得更多研究进展,同时得到市场的支持,将产品管线的开发落地进程加快,早日能使广大患者真正受益。
    
    
    当然,像细胞治疗、溶瘤细菌等新兴疗法的出现,也为全球资本市场培育了一批潜力十足的后备力量,随着这些新兴科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它们的融资、上市之路注定将为全球资本市场注入更多活力,期待早日在香港资本市场看到更多新兴独角兽的身影。
    
    
    
    
    港药溶瘤生物制药是一家专注于肿瘤靶向治疗领域创新药物研发的高科技生物企业,拥有全球唯一氧气调节溶瘤细菌专利,核心技术产品溶瘤细菌(YB1)具有强大的有效性、兼容性、拓展性和安全性,技术原理论文2021年于《Nature》子刊发表。目前公司已布局11条产品管线,正有序推进研发落地。
    
    
    欢迎领域权威学者、研究及投资机构与我们联系!
    或登陆官网了解更多:WWW.YB1BIO.COM
    
    
    YB1
    全球首创溶瘤细菌载体
    
    吸金2698亿!港股首8个月IPO集资总额同比升81%,生物科技与新经济重塑市场格局
    
    
    进入9月,港交所官网按例在月初更新了每月市场概况信息,公开资料显示,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于2021年8月底为46.8万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2.7万亿港元上升10%。8月份单月,港交所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59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352亿港元录得18%升幅。
    
    
    在首次公开发行市场方面,今年1月至8月,港交所IPO集资总额为269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493亿港元大幅上升81%。今年首8个月的总集资金额则为556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738亿港元增长49%。
    
    
    从过去8个月的市场数据来看,尽管今年海内外市场表现多有震荡,但港交所还是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在国际市场中保持着强劲吸引力。
    
    
    (资料来源:香港交易所官网)
    
    
    01
    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推动市场结构转型
    
    
    港交所自2018年4月推出上市新规以来,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经济公司以及合资格的海外上市公司来港第二上市,至今年4月,港股上市新规已 实施了三年,上市制度的改革立竿见影地为香港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市场流动性的同时,也使香港成为更加多元化的国际金融中心。
    
    
    回首过去三年港股市场的成长与变化,2018年施行的上市新规可说是促使香港市场蜕变的催化剂。香港作为亚洲最大且最国际化的资本市场,汇聚了来自全球的发行人和投资者。
    
    
    这些改革不但为这些香港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更充沛的流动性,以及更加便利的投资渠道,也让香港由一个以传统经济为主导的市场蜕变为更加多元化的资本生态圈。
    
    
    可以说,当前新经济公司已经成为香港新股市场成长的主要驱动力,而香港市场已经成为亚洲最大及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融资中心。
    
    
    港股上市新规施行之后,市场中新上市申请递交的节奏,尤其是第18A章节下的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申请踊跃程度令整个市场不可谓不惊喜,尤其2020年初以来波及全球的新冠疫情和宏观经济方面的挑战加速了资本市场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掀起了新一轮上市潮,进而重塑了香港资本市场。
    
    
    (资料来源:香港交易所,Bloomberg,截至2021年3月31日)
    
    
    与此同时,更多行业类别的公司也开始积极参与港股IPO市场的竞争和赛跑,包括药品、医疗器械、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诊断等各个细分赛道的生物科技公司在内,越来越多新经济企业正计划赴港上市。
    
    
    02
    生物科技企业挑起港股IPO市场大梁
    
    
    截至2020年底,港股共迎来28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挂牌上市,新经济公司尤其是生物科技企业逐渐成为香港新股市场成长的主要动力。
    
    
    到今年一季度末,港市已合共有31家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经《主板上市规则》第18A章上市,且另有32家来自医疗大健康行业的公司采用《主板上市规则》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总融资额超过1970亿港元。
    
    
    至二季度末,即于今年的上半年,香港首次公开招股市场持续活跃,期内共有46只新股上市,集资额超过2000亿港元,较2020 年上半年增加一倍以上;按期内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计,香港交易所位列全球第三。
    
    
    上半年上市的这 46 家公司中,包括4家根据《主板上市规则》第十八A章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3家根据第八A章上市的不同投票权架构发行人以及4家根据第十九C章作第二上市的公司,上半年IPO总集资额达2117亿港元,较2020年上半年翻逾一倍。
    
    
    作为发行人上市的热门选择,香港市场2021年上半年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位列全球第三,可见香港首次公开招股市场继续蓬勃。
    
    
    在市场持续波动的情况下,2021年上半年香港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1882亿港元)及衍生产品市场期货及期权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1204798张)按年分别上升60%及3%。
    
    
    总体而言,香港IPO市场于2021年上半年保持强劲势头,快手科技、京东物流及一系列创新生物科技公司先后来港上市,首次公开招股集资总额2117亿港元按年劲升128%。
    
    
    目前香港新股市场继续吸引大批公司准备来港上市。过去三年,香港新经济医疗及信息科技业集资额增长强劲,2017年至2020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达135%及115%。
    
    
    2020年成交量最高的四只股票均为新经济股(2017年只有一只是新经济股),可见新上市制度为香港交易所带来更多不同类型发行人,为市场带来了重大的改变,配合市场发展。
    
    
    03
    今年9家18A上市公司合共集资220亿港元,生物医药等待下一个独角兽
    
    
    截至2021年8月25日,今年以来香港市场已经迎来9家透过18A通道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差不多平均每月1家的频率,总体上这些公司从递表申请到通过聆讯至成功上市的节奏趋于稳健。这9家生物公司分别是:心通医疗、诺辉健康、兆科眼科、科济药业、归创通桥、康诺亚、腾盛博药、心玮医疗,以及先瑞达医疗。
    
    
    从市场反响来看,今年已上市的9家生物科技公司IPO集资额合共超过220亿港元,考虑到这些标的公司规模体量都不算大,逾200亿的冻资额已体现市场不错的“买单”意愿。
    
    
    除了已成功上市的9家生物医药股,现时还有一批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生物科技公司正在大排长龙等待上市。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25日,今年一共有32家公司申请在港交所以18A方式挂牌上市,当中6家顺利上市(今年新上市的另3家公司为2020年末递表),1家申请失效,目前仍有25家公司是递表后上市程序处于“处理中”的状态,这些排队挂牌的生物企业不无寄望着未来能在香港资本市场这个大舞台闯出一番新天地,也证明香港资本市场生物科技行业的IPO赛道的确后劲十足。
    
    
    生物科技IPO市场风生水起,行业此时正在等待下一个独角兽的崛起,而资本市场将眼光更多地投注在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癌症治疗领域,以CAR-T细胞疗法、溶瘤病毒、溶瘤细菌等为主要竞争赛场的生物科技公司正引起资本市场的更多关注。
    
    
    以溶瘤细菌赛道为例,港药溶瘤发明了目前全球首创的溶瘤细菌载体产品YB1,成为癌症治疗领域溶瘤细菌疗法细分赛道的领跑者,近期也吸引了来自行业市场的普遍关注,公司亦希望加大研发力度以取得更多研究进展,同时得到市场的支持,将产品管线的开发落地进程加快,早日能使广大患者真正受益。
    
    
    当然,像细胞治疗、溶瘤细菌等新兴疗法的出现,也为全球资本市场培育了一批潜力十足的后备力量,随着这些新兴科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它们的融资、上市之路注定将为全球资本市场注入更多活力,期待早日在香港资本市场看到更多新兴独角兽的身影。
    
    
    
    
    港药溶瘤生物制药是一家专注于肿瘤靶向治疗领域创新药物研发的高科技生物企业,拥有全球唯一氧气调节溶瘤细菌专利,核心技术产品溶瘤细菌(YB1)具有强大的有效性、兼容性、拓展性和安全性,技术原理论文2021年于《Nature》子刊发表。目前公司已布局11条产品管线,正有序推进研发落地。
    
    
    欢迎领域权威学者、研究及投资机构与我们联系!
    或登陆官网了解更多:WWW.YB1BIO.COM
    
    
    YB1
    全球首创溶瘤细菌载体
    
    吸金2698亿!港股首8个月IPO集资总额同比升81%,生物科技与新经济重塑市场格局
    
    
    进入9月,港交所官网按例在月初更新了每月市场概况信息,公开资料显示,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于2021年8月底为46.8万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2.7万亿港元上升10%。8月份单月,港交所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59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352亿港元录得18%升幅。
    
    
    在首次公开发行市场方面,今年1月至8月,港交所IPO集资总额为269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493亿港元大幅上升81%。今年首8个月的总集资金额则为556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738亿港元增长49%。
    
    
    从过去8个月的市场数据来看,尽管今年海内外市场表现多有震荡,但港交所还是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在国际市场中保持着强劲吸引力。
    
    
    (资料来源:香港交易所官网)
    
    
    01
    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推动市场结构转型
    
    
    港交所自2018年4月推出上市新规以来,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经济公司以及合资格的海外上市公司来港第二上市,至今年4月,港股上市新规已 实施了三年,上市制度的改革立竿见影地为香港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市场流动性的同时,也使香港成为更加多元化的国际金融中心。
    
    
    回首过去三年港股市场的成长与变化,2018年施行的上市新规可说是促使香港市场蜕变的催化剂。香港作为亚洲最大且最国际化的资本市场,汇聚了来自全球的发行人和投资者。
    
    
    这些改革不但为这些香港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更充沛的流动性,以及更加便利的投资渠道,也让香港由一个以传统经济为主导的市场蜕变为更加多元化的资本生态圈。
    
    
    可以说,当前新经济公司已经成为香港新股市场成长的主要驱动力,而香港市场已经成为亚洲最大及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融资中心。
    
    
    港股上市新规施行之后,市场中新上市申请递交的节奏,尤其是第18A章节下的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申请踊跃程度令整个市场不可谓不惊喜,尤其2020年初以来波及全球的新冠疫情和宏观经济方面的挑战加速了资本市场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掀起了新一轮上市潮,进而重塑了香港资本市场。
    
    
    (资料来源:香港交易所,Bloomberg,截至2021年3月31日)
    
    
    与此同时,更多行业类别的公司也开始积极参与港股IPO市场的竞争和赛跑,包括药品、医疗器械、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诊断等各个细分赛道的生物科技公司在内,越来越多新经济企业正计划赴港上市。
    
    
    02
    生物科技企业挑起港股IPO市场大梁
    
    
    截至2020年底,港股共迎来28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挂牌上市,新经济公司尤其是生物科技企业逐渐成为香港新股市场成长的主要动力。
    
    
    到今年一季度末,港市已合共有31家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经《主板上市规则》第18A章上市,且另有32家来自医疗大健康行业的公司采用《主板上市规则》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总融资额超过1970亿港元。
    
    
    至二季度末,即于今年的上半年,香港首次公开招股市场持续活跃,期内共有46只新股上市,集资额超过2000亿港元,较2020 年上半年增加一倍以上;按期内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计,香港交易所位列全球第三。
    
    
    上半年上市的这 46 家公司中,包括4家根据《主板上市规则》第十八A章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3家根据第八A章上市的不同投票权架构发行人以及4家根据第十九C章作第二上市的公司,上半年IPO总集资额达2117亿港元,较2020年上半年翻逾一倍。
    
    
    作为发行人上市的热门选择,香港市场2021年上半年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位列全球第三,可见香港首次公开招股市场继续蓬勃。
    
    
    在市场持续波动的情况下,2021年上半年香港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1882亿港元)及衍生产品市场期货及期权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1204798张)按年分别上升60%及3%。
    
    
    总体而言,香港IPO市场于2021年上半年保持强劲势头,快手科技、京东物流及一系列创新生物科技公司先后来港上市,首次公开招股集资总额2117亿港元按年劲升128%。
    
    
    目前香港新股市场继续吸引大批公司准备来港上市。过去三年,香港新经济医疗及信息科技业集资额增长强劲,2017年至2020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达135%及115%。
    
    
    2020年成交量最高的四只股票均为新经济股(2017年只有一只是新经济股),可见新上市制度为香港交易所带来更多不同类型发行人,为市场带来了重大的改变,配合市场发展。
    
    
    03
    今年9家18A上市公司合共集资220亿港元,生物医药等待下一个独角兽
    
    
    截至2021年8月25日,今年以来香港市场已经迎来9家透过18A通道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差不多平均每月1家的频率,总体上这些公司从递表申请到通过聆讯至成功上市的节奏趋于稳健。这9家生物公司分别是:心通医疗、诺辉健康、兆科眼科、科济药业、归创通桥、康诺亚、腾盛博药、心玮医疗,以及先瑞达医疗。
    
    
    从市场反响来看,今年已上市的9家生物科技公司IPO集资额合共超过220亿港元,考虑到这些标的公司规模体量都不算大,逾200亿的冻资额已体现市场不错的“买单”意愿。
    
    
    除了已成功上市的9家生物医药股,现时还有一批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生物科技公司正在大排长龙等待上市。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25日,今年一共有32家公司申请在港交所以18A方式挂牌上市,当中6家顺利上市(今年新上市的另3家公司为2020年末递表),1家申请失效,目前仍有25家公司是递表后上市程序处于“处理中”的状态,这些排队挂牌的生物企业不无寄望着未来能在香港资本市场这个大舞台闯出一番新天地,也证明香港资本市场生物科技行业的IPO赛道的确后劲十足。
    
    
    生物科技IPO市场风生水起,行业此时正在等待下一个独角兽的崛起,而资本市场将眼光更多地投注在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癌症治疗领域,以CAR-T细胞疗法、溶瘤病毒、溶瘤细菌等为主要竞争赛场的生物科技公司正引起资本市场的更多关注。
    
    
    以溶瘤细菌赛道为例,港药溶瘤发明了目前全球首创的溶瘤细菌载体产品YB1,成为癌症治疗领域溶瘤细菌疗法细分赛道的领跑者,近期也吸引了来自行业市场的普遍关注,公司亦希望加大研发力度以取得更多研究进展,同时得到市场的支持,将产品管线的开发落地进程加快,早日能使广大患者真正受益。
    
    
    当然,像细胞治疗、溶瘤细菌等新兴疗法的出现,也为全球资本市场培育了一批潜力十足的后备力量,随着这些新兴科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它们的融资、上市之路注定将为全球资本市场注入更多活力,期待早日在香港资本市场看到更多新兴独角兽的身影。
    
    
    
    
    港药溶瘤生物制药是一家专注于肿瘤靶向治疗领域创新药物研发的高科技生物企业,拥有全球唯一氧气调节溶瘤细菌专利,核心技术产品溶瘤细菌(YB1)具有强大的有效性、兼容性、拓展性和安全性,技术原理论文2021年于《Nature》子刊发表。目前公司已布局11条产品管线,正有序推进研发落地。
    
    
    欢迎领域权威学者、研究及投资机构与我们联系!
    或登陆官网了解更多:WWW.YB1BIO.COM
    
    
    YB1
    全球首创溶瘤细菌载体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