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会员   
网站首页 >> 股市新闻 >> 文章内容

财熵|种植牙集采落地,通策医疗的春天来了吗?

[日期:2022-09-27]   来源:  作者:   阅读: 0[字体: ]

财熵|种植牙集采落地,通策医疗的春天来了吗?原创  吴楠  财熵  2022-09-20 09:44:33

收录于话题

#通策医疗#种植牙#集采

导读:过去一年,通策医疗一直笼罩在种植牙集采的阴影之下,加之业绩承压,公司在资本市场遭遇了一场惨烈的“围剿”——股价从2021年6月最高时的近422元,跌至2022年最低时的110元,市值蒸发1000亿元。如今集采终于落地,一切本该烟消云散,但财熵发现,笼罩在通策医疗上方的迷雾仍未散去。

图源网络
作者|吴楠
主编|谷越
版式|九五

“靴子终于落地!很好!支持!奋进!共赢!”——9月8日,“牙茅”通策医疗(600763.SH)董事长吕建明在微博(09898.HK)发文,言辞间难掩兴奋。

图源吕建明微博

吕建明发布的截图内容,是当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的《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指出,各级医疗保障部门要以单颗常规种植牙的医疗服务价格为重点,按照“诊查检查+种植体植入+牙冠置入”的医疗服务价格实施整体调控。
这意味着,酝酿了一年之久的种植牙集采终于落地。
不同于以往“闻集采则杀跌”的风声鹤唳,《通知》公布次日,通策医疗应声涨停。这背后的逻辑是:市场普遍认为,此次种植牙价格调控好于预期。在9月9日召开的机构调研会议上,通策医疗也表示,种植牙集采有望给公司的经营带来正面的影响。
过去一年,通策医疗一直笼罩在种植牙集采的阴影之下,如今阴霾散去,公司是否将云开雾散?
从近期通策医疗的股价走势来看,资本市场似乎还未重拾对其信心。继集采落地、股价大涨20%之后,最近三个交易日,通策医疗已回落一半的涨幅。
投资者在担心什么?

种植牙集采影响几何?
在口腔医疗市场,一直流传着“种一口牙等于买一辆宝马”、“种一口牙等于县城一套房”的说法,足见种植牙费用之高。
种植牙的成本主要由种植体、牙冠和医疗服务三个部分构成,但具体价格与占比扑朔迷离。前两项可统称为医疗耗材,价格上国产和进口差距悬殊;而医疗服务费用方面更是无法量化,不同的医疗机构和医生都有各自的收费标准。不过曾有媒体援引业内人士的观点,认为医疗服务费用占种植牙总价的比例超过一半。
通策医疗作为民营口腔医院,在种植牙项目上主要赚取的是医疗服务费用,种植体和牙冠等部分可视为公司的成本支出。若集采只针对耗材成本,对通策而言反而是一种利好;若集采针对的是医疗服务费用,对通策的影响不言而喻。
财熵此前在《三天跌200亿还敢犟嘴!谁给了通策医疗“嚣张”的勇气?》一文中指出,宁波医保局于2021年8月发表的《关于进一步明确医保历年账户支付种植牙项目的方案(征求意见稿)》,提议调整口腔种植牙项目整体医保支付标准,包括限制医疗服务费,本质上是一种“变相”的集采。
尽管当时资本市场对此已显露担忧,但仍有部分投资者心存侥幸,认为医疗服务费用有一定的主观定价因素,集采难度较大。通策医疗此后也多次回应,称“种植牙集采不会影响公司高端客户,同时有利于公司抢占低端市场”、“集采对公司而言是机遇并非危机”。
但随着2021年10月14日宁波种植牙医保限价支付政策正式落地,以及2022年以来全国各地不断推进种植牙集采政策,使得投资者的预期越发悲观。加之2021年三季度之后公司利润增速下滑明显,通策医疗在资本市场遭遇了一场惨烈的“围剿”——股价从2021年6月最高时的近422元,跌至2022年最低时的仅有110元,最大跌幅接近74%,市值蒸发1000亿元。


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通策医疗股价
图源东方财富

在经历了筹备、试点到医保限价支付等流程后,持续了一年多的种植牙集采大戏终于落下帷幕——2022年9月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确认通过“技耗分离”的方式对种植牙全流程总价进行调控。其中种植体耗材部分由四川省牵头组织省际联盟集中采购以价换量,牙冠则以阳光透明价格挂网,实施各省份价格联动,医疗机构按需自主选择。
针对市场普遍关注的医疗服务费用,《通知》指出,按“诊查检查+种植体植入+牙冠置入”三部分服务价格实施整体调控。其中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种植服务费用上限为4500元/颗,三级以下级别公立医疗机构参照各地医疗服务定价政策递减,且部分情况下允许适度放宽;而民营医疗机构口腔种植牙等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
这意味着,通策医疗等民营口腔医院仍具备自主定价的权利。
不过通策医疗方面人士告诉财熵:“还是会积极响应医保局的各类举措。”言下之意,公司未来的种植牙服务价格会有一定的调整。
“单颗种植牙收费的整体降价幅度要远好于此前宁波地区的集采降幅”,对于此次集采,中泰证券认为,“种植牙市场供需不平衡仍然存在,降价有望带来需求爆发,会进一步加大供需缺口。考虑到种植牙医学习曲线较短,大型民营口腔连锁医生产能更具弹性,有望承接更多增量需求。以通策医疗等为代表的民营口腔服务龙头有望迎来业绩+估值的双重修复。”
但财熵探究发现,无论是公司的业绩还是估值,种植牙集采从来都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

业绩失速何时休?
8月22日,通策医疗发布了2022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3.18亿元,同比增长0.05%;净利润2.96亿元,同比下降15.73%;扣非净利润为2.86亿元,同比下降16.21%。
口腔医疗服务是通策医疗的核心业务,上半年实现收入12.46 亿元,收入占比为94.52%。其中来自种植业务的收入为22.67亿元,同比增长6.5%,占医疗服务总收入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17%提升到18%;其他业务方面,正畸、儿科、修复、大综合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9%、19%、16%、28%。

通策医疗分业务板块收入情况(百万)
 图源:中泰证券研究所
从上述收入结构可以看出,种植业务虽然是通策医疗一项重要的主营业务,但还达不到绝对的主导地位。此外,在集采预期的影响下,种植业务收入及占比不降反升。由此可见,集采并非影响公司业绩及估值的唯一要素。
在半年报中,通策医疗将上半年的业绩疲态归结于三大因素:一是公司旗下存量医院受疫情影响,门诊人次下滑明显;二是蒲公英分院目前处于筹建或培育期,净利润率仅为5.5%,拉低了整体利润率;三是公司储备大量人才,导致人力成本支出攀升。
事实上,在通策医疗2021年三季报业绩说明会上也有类似的表述。彼时公司因疫情及逆势扩张等因素导致利润增速大幅下滑,从2020Q3的32.56%下降至2021Q3的5.88%,为公司近5年来唯一一次单季度出现个位数增长的情况。在那之后,公司业绩增长持续疲软——2021Q4-2022Q2,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0.87%、1.25%、-30.72%。     
通策医疗何时才能摆脱业绩失速的困局?
从区域结构看,通策医疗目前的收入主要还是靠浙江省内业务贡献,2022年上半年省内口腔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到91%。而省内业务的增长动力则来自原有业务和对外扩张,即对应存量医院+蒲公英分院。

通策医疗收入结构 图源公司2022年半年报
2022年上半年,通策医疗存量医院收入下滑了7.1%,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公司所辖医院反复停诊、限流,并抽调医护人员紧密配合属地政府部署的疫情防控和检测任务。
蒲公英分院方面,收入增长虽快,上半年贡献了1.67亿元的营收,占比从去年的7%提升至15%,但同时也给公司增加了“负担”。比如上半年公司因储备医护人才增加人力成本4000余万元,且部分新开蒲公英医院亏损导致整体利润率被拉低——上半年公司净利率为26.05%,较去年同期的30.11%下降超过4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通策医疗推出“蒲公英计划”时,原本规划是在3-5年内在浙江省内布局100家口腔医院。不过财熵注意到,在2021年6月的调研纪要中,通策表示会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节奏上的调整,理由是蒲公英医院的开业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当期利润。截至2022年7月,公司铺设的蒲公英分院仅有30家。
目前蒲公英医院盈利情况如何?通策医疗方面表示,截至2022年6月开业的26家蒲公英医院已经有17家盈利,上半年开业的7家蒲公英医院目前已经有2家盈利,粗略计算3-5年内每家蒲公英医院每年至少能够贡献 4000万元的营收。下半年还会有8-10家蒲公英医院开业,到年底总共将会达到38-40家医院。
然而,对于通策医疗来说,无论是存量医院还是蒲公英分院,未来要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并不少。
一方面,目前国内新冠疫情仍有反复,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有所不同,对口腔业务的开展及口腔患者就诊时间有所影响。通策医疗在财报中坦承“若疫情未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或出现大规模转好,公司的经营业绩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口腔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跟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的增长而增长,尤其是正畸、中植等口腔高端业务具备一定的医美属性,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有着密切关联。但目前国内经济仍处于艰难复苏阶段,通策医疗的蒲公英分院未来能否如期盈利,似乎还要打一个问号。
此外,未来随着种植牙集采政策实施,公立医院种植牙降价,不排除会分流通策医疗等民营口腔医院的客流。
不过,通策医疗方面对此倒是格外乐观:“2022年上半年,公司基于对疫情期间经济发展政策的预判,结合国内外复杂变化的形势,考虑到国内消费受到直接影响,逆势而为确定公司2022年为发展年,以加强发展为主线,加快医院的投资布局、加大医护人员储备,为后续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这种逆势扩张的“勇气”,似乎与2020-2021年的海底捞(06862.HK)不谋而合。而后者的结局最终却落脚于关店、止损,令人不胜唏嘘。所幸,通策医疗在扩张道路上还不算太激进。

出师未捷,罚单先至
虽然扩张步伐有所放缓,但在主营业务仍深受新冠疫情、集采压力等因素困扰的当下,通策医疗却迫不及待地加码口腔医疗之外的市场。
2022年5月15日晚间,通策医疗发布公告,宣布拟斥资7.69亿元收购和仁科技(300550.SZ)29.75%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通策将成为和仁第一大股东。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2Q1,通策账上的货币现金仅有7.34亿元。
通策医疗公告称,和仁科技是国内较早进入临床医疗信息化的产品服务商之一,此次收购将增强公司医疗信息化产业领域的综合实力,与原有医院的发展产生协同效应。在通策的规划中,待收购完成后,考虑逐步将现在培育的除口腔以外的其他专科,都剥离到和仁,将和仁打造成多专科医疗集团。
诚然,通过收购加强产业链布局无可厚非,但和仁科技的质地并不算优异。
财熵查阅和仁科技财报发现,过去6年,其净利润不增反降,从2016年的5207万元下降至2021年的3481万元,且近两年其经营现金流连续出现净流出。而通策医疗此次“耗光”账面资产也要拿下和仁的控股权,难免让人不解。公告次日,通策股价大跌7.67%。

2016年-2021年和仁科技净利润变动情况
图源投资数据网
收购公告发布不久后,吕建明在一次媒体采访中透露了其真实意图——通策医疗的明星企业光环会让公司的一举一动都受到束缚,“以第二平台运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进取创新,帮助通策医疗把医疗服务产业做大的同时,也能让公司自身回避一定的风险”。
然而,吕建明的“资本宏图”还未正式展开,8月22日,浙江省证监局出具的《关于对通策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人员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下称“《决定》”)却率先将通策医疗的内部隐患公之于众。
《决定》显示,通策医疗存在关联交易未披露、财务资助及投资出资情况披露不准确、上市公司独立性欠缺等问题。其中关联交易涉及的企业,包括浙江通策壹号投资合伙企业(下称“壹号基金”),以及未来有望装进和仁科技的通策眼科医院。
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壹号基金和通策眼科医院均是吕建明实际控制的企业,通策医疗分别持有二者28.65%、18%的股份。一般情况下,监管政策是不允许上市公司向关联人提供财务资助的,除非上市公司参股公司的其他股东也按出资比例提供同等条件的财务资助。
但据《决定》披露,2021年四季度期间,通策医疗与壹号基金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往来,涉及金额14320万元;而通策眼科医院在2018-2020年期间未同比例提供财务资助,涉嫌违规操作。
最终,浙江省证监局决定对通策医疗及吕建明等相关责任人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2年5月6日,上交所就曾向通策医疗发出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全面核实向联营企业提供的财务资助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审议决策程序、关联方是否按约定等比例提供财务资助、合规情况等,并要求公司全面自查是否存在其他财务资助或资金占用情形。
彼时,通策医疗通过自查后给出的回复是:公司对联营企业提供的财务资助按要求履行了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不存在未披露的财务资助或资金占用情况。
至于为何会出现前后矛盾,通策医疗解释称,“主要系因工作人员能力有限,以及相关人员对规则及出资时间差等理解不到位等因素造成,致使未能在自查阶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业绩下滑、集采落地、行政处罚、收购质疑等一系列利空因素的冲击,资本市场对通策医疗的分歧愈发明显:此前连续加仓的高毅资产孙庆瑞和中欧基金葛兰,从2022年中报起开始分道扬镳——根据9月7日数据显示,高毅庆瑞6号继二季度减持通策53.04万股后,再次减持了156.10万股;而葛兰执掌的中欧基金,近一年来则持续保持对通策的加仓趋势。
两位明星基金经理截然相反的操作,似乎也给通策医疗的未来蒙上了一层迷雾。
往期回顾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往期好文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