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会员   
网站首页 >> 股市新闻 >> 文章内容

散户看过来:专业机构是怎么筛基金的?

[日期:2021-05-06]   来源:  作者:   阅读: 0[字体: ]
    散户看过来:专业机构是怎么筛基金的?
    
     收录于话题 近日读了4篇关于FOF机构如何筛选基金管理人的研报,文字比较多,我想挑一些重点说一说。
    
    
    想要搭建一个筛选基金管理人的主体框架,
    请重点先参考我之前这篇(点击阅读):
    如何找到基金中的“男神”| 谈谈基金筛选的框架
    
    本文作为一个姊妹篇,给我的读者/客户朋友再做个阅读拓展。
    
    01
    选管理人的意义
    
    巴菲特大佬说过,投资小白不如买指数基金ETF啥的就可以了,买“主动管理”的基金最后可能连指数都跑不过?
    
    木羽在这儿想说——上证指数十年没怎么涨,沪深300和中证500不同程度上涨,而我们市场上有很多3年翻倍、5年翻倍的主动类基金。中国目前市场的特殊环境,是有很多具备创造“阿尔法能力”的管理人,也就是有很多长期跑赢指数的基金。
    
    
    买他们,当然比买指数更好。关键你得挑对。
    
    投资主动管理型的基金,就把仓位控制、择时、风格选择等问题都抛给了基金管理人,委托他们来帮你做这些事。
    所以能否超越大盘,“筛选管理人”就显得很重要了。
    
    
    
    
    02
    筛选的框架
    
    专业FOF机构有五个维度来选基金管理人。
    
    包括外部因素、管理人背景、投资风格、产品管理能力,以及个性化特征。
    
    
    1.外部因素:就是一些比较被动的,主观意志也控制不了的。比如产品投资范围约束、仓位限制、风险管理要求、产品规模、持有人结构等因素。
    
    
    举个例子,产品规模。有些投资者会觉得,基金规模大名气大,是不是就会是好基金?其实未必,基金规模太小可能难运转,而基金规模大不一定是好事——比如操作上有限制,持有某公司股权占比不超10%,或者申赎会有摩擦成本,或者买卖金额太大无法下单,风格不得不偏向大盘等等,都会使得策略无法贯彻。我们会发现很多基金小小规模时很厉害,规模一大,收益明显下滑。
    
    
    所以选择“适度规模”的基金,很重要。
    何为适度呢?要看基金的策略。如果是股票私募,30-50亿是个比较舒服的区间;如果是CTA策略,有些10个亿就达到上限了。
    
    非外部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2.主观能力:工作经历、教育背景等,这个不用赘述。
    3.投资风格:持仓换手率、行业或风格偏好等。
    4.主动管理能力:择时能力、行业配置、选股能力、风控能力。
    5.个性化特征:投资理念与思路、策略构建与更新方法等。
    
    这五大因素,共同决定了产品收益、波动、最大回撤等业绩表现。
    
    那么,怎么去衡量这些指标呢?
    
    
    除了第5条更偏向于定性之外,
    前4个因素都是可以量化的。
    
    
    复制的量化指标,给各位看看:
    
    
    
    
    
    在这儿不是让大家烧脑地去理解这些指标。
    
    
    想说的是:机构筛选管理人,光定量的数据处理,都有各种公式来作为支持参考。这与散户看名气、比业绩排名去筛选管理人,是有很大差异的。至少筛选出来的基金,不是一个拍脑袋的决策。
    
    03
    基金的“中国特色”
    
    以下是我在研报中读到比较有特色的点,汇总一下,加上我个人的理解。
    
    
    01特征
    
    
    主动管理型基金,大盘风格为主,中盘、小盘占比不多。
    
    
    而从风格上看,平衡型占比最高,其次是成长,价值风格占比不多。
    
    
    
    
    
    
    从上图可以明显看出这两个特征。
    
    
    由于上述样本基金主要来自于公募,我们姑且可以认为:
    公募基金的“大盘”风格,有时可能是规模上限制的不得已而为之;而“平衡和成长”风格占比高,主要在于中国市场这两种风格更容易跑出超额。虽然说价值风格在美股市场,已是经事实验证的、有效的因子,但在中国这个高速发展的经济体,平衡和成长风可能还能延续有效。
    
    
    
    02特征
    
    
    在市场波动增大的环境之下,“择时”是很难择到位的。
    波动大的年份,仓位控制是很难的事,胜率不高。
    在普通年份作仓位的“择时”,可能带来正收益。
    
    
    
    
    通常意义下,仓位择时的操作难度大、操作空间很小,所以基金经理们其实更倾向于做行业配置及个股选择,来获取超额收益。
    
    
    综上,择行业/择个股能力强的基金,在不同行情下胜算更高的。
    
    
    
    03特征
    
    
    频繁地调仓和换股,带不来好的收益,波动反而更高。
    
    
    
    
    
    上面这图,越是往右,调仓频率越高,持股调整越频繁,收益是逐步下行的。
    
    
    所谓的“一波操作猛如虎,最后赚了两块五”。
    
    我们在选择管理人时,选择调仓频率不高、持股周期相对长一些的管理人,更容易取得超额的收益。
    
    
    
    04特征
    
    
    持股越集中,超额收益越高,但波动也越高。
    
    这个特征比较好理解,“集中度”是一个双刃剑。
    
    
    我们需要反问自己的是——大的波动,能不能拿稳?
    扛得住波动,才能拿得回收益。而在这个波动是常态的A股市场,回撤一大投资者心理就慌了,于是发生追涨杀跌。对于厌恶大幅波动的投资者来说,木羽的建议是回避这种集中度高的管理人,这对于你持续获取超额收益更有裨益。
    
    
    
    05特征
    
    
    A股是一个很爱风格轮动的市场,每年画风都有不同。
    
    
    
    
    这种图是不是看花眼了?
    
    
    没关系,只用看最上面那一行——
    每年拿到超额收益的热门“风格”,一直在变化。
    
    所以我们在A股选择基金管理人,没法保证能刚好找到适合当年“风格”的基金。
    
    
    我们有两种应对方式:
    1.选对管理人,持续跟踪,不求他年年赚,但他需要在该赚钱的时候帮我们赚到钱。
    2.预测未来风格,切换到适合当年市场风格的管理人。这种方式也带有主观性,只能根据历史和宏观判断作预测。例如2020年成长风格很重,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就有龙头大票抱团疯涨,如果提前切换,有一定概率能赌赢。但相对来说第一种方式更可靠。
    
    专业机构持有“聪明的钱”,对于基金的筛选必定是比普通散户有更为严苛的评价体系。一套严苛的评价体系,让专业机构更容易选到“对的基金”。我们可以在其中寻找一些规律和特征,或者直接找到这些独具慧眼的机构,代我们来做选择。
    
    
    更多文章:
    
    银行理财收益低,买基金又不会选?走进基金投顾。
    深圳公寓投资,真香还是真坑?
    
    “固收”产品还有哪些可以选? 风险如何?
    
    What?!大跌之下还有基金逆势大涨?
    
    
    
    
    参考文献:
    中金研究:基金与衍生品专题:基金分析系列(1-4)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解读,不代表任何机构意见。
    
    
    散户看过来:专业机构是怎么筛基金的?
    
     收录于话题 近日读了4篇关于FOF机构如何筛选基金管理人的研报,文字比较多,我想挑一些重点说一说。
    
    
    想要搭建一个筛选基金管理人的主体框架,
    请重点先参考我之前这篇(点击阅读):
    如何找到基金中的“男神”| 谈谈基金筛选的框架
    
    本文作为一个姊妹篇,给我的读者/客户朋友再做个阅读拓展。
    
    01
    选管理人的意义
    
    巴菲特大佬说过,投资小白不如买指数基金ETF啥的就可以了,买“主动管理”的基金最后可能连指数都跑不过?
    
    木羽在这儿想说——上证指数十年没怎么涨,沪深300和中证500不同程度上涨,而我们市场上有很多3年翻倍、5年翻倍的主动类基金。中国目前市场的特殊环境,是有很多具备创造“阿尔法能力”的管理人,也就是有很多长期跑赢指数的基金。
    
    
    买他们,当然比买指数更好。关键你得挑对。
    
    投资主动管理型的基金,就把仓位控制、择时、风格选择等问题都抛给了基金管理人,委托他们来帮你做这些事。
    所以能否超越大盘,“筛选管理人”就显得很重要了。
    
    
    
    
    02
    筛选的框架
    
    专业FOF机构有五个维度来选基金管理人。
    
    包括外部因素、管理人背景、投资风格、产品管理能力,以及个性化特征。
    
    
    1.外部因素:就是一些比较被动的,主观意志也控制不了的。比如产品投资范围约束、仓位限制、风险管理要求、产品规模、持有人结构等因素。
    
    
    举个例子,产品规模。有些投资者会觉得,基金规模大名气大,是不是就会是好基金?其实未必,基金规模太小可能难运转,而基金规模大不一定是好事——比如操作上有限制,持有某公司股权占比不超10%,或者申赎会有摩擦成本,或者买卖金额太大无法下单,风格不得不偏向大盘等等,都会使得策略无法贯彻。我们会发现很多基金小小规模时很厉害,规模一大,收益明显下滑。
    
    
    所以选择“适度规模”的基金,很重要。
    何为适度呢?要看基金的策略。如果是股票私募,30-50亿是个比较舒服的区间;如果是CTA策略,有些10个亿就达到上限了。
    
    非外部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2.主观能力:工作经历、教育背景等,这个不用赘述。
    3.投资风格:持仓换手率、行业或风格偏好等。
    4.主动管理能力:择时能力、行业配置、选股能力、风控能力。
    5.个性化特征:投资理念与思路、策略构建与更新方法等。
    
    这五大因素,共同决定了产品收益、波动、最大回撤等业绩表现。
    
    那么,怎么去衡量这些指标呢?
    
    
    除了第5条更偏向于定性之外,
    前4个因素都是可以量化的。
    
    
    复制的量化指标,给各位看看:
    
    
    
    
    
    在这儿不是让大家烧脑地去理解这些指标。
    
    
    想说的是:机构筛选管理人,光定量的数据处理,都有各种公式来作为支持参考。这与散户看名气、比业绩排名去筛选管理人,是有很大差异的。至少筛选出来的基金,不是一个拍脑袋的决策。
    
    03
    基金的“中国特色”
    
    以下是我在研报中读到比较有特色的点,汇总一下,加上我个人的理解。
    
    
    01特征
    
    
    主动管理型基金,大盘风格为主,中盘、小盘占比不多。
    
    
    而从风格上看,平衡型占比最高,其次是成长,价值风格占比不多。
    
    
    
    
    
    
    从上图可以明显看出这两个特征。
    
    
    由于上述样本基金主要来自于公募,我们姑且可以认为:
    公募基金的“大盘”风格,有时可能是规模上限制的不得已而为之;而“平衡和成长”风格占比高,主要在于中国市场这两种风格更容易跑出超额。虽然说价值风格在美股市场,已是经事实验证的、有效的因子,但在中国这个高速发展的经济体,平衡和成长风可能还能延续有效。
    
    
    
    02特征
    
    
    在市场波动增大的环境之下,“择时”是很难择到位的。
    波动大的年份,仓位控制是很难的事,胜率不高。
    在普通年份作仓位的“择时”,可能带来正收益。
    
    
    
    
    通常意义下,仓位择时的操作难度大、操作空间很小,所以基金经理们其实更倾向于做行业配置及个股选择,来获取超额收益。
    
    
    综上,择行业/择个股能力强的基金,在不同行情下胜算更高的。
    
    
    
    03特征
    
    
    频繁地调仓和换股,带不来好的收益,波动反而更高。
    
    
    
    
    
    上面这图,越是往右,调仓频率越高,持股调整越频繁,收益是逐步下行的。
    
    
    所谓的“一波操作猛如虎,最后赚了两块五”。
    
    我们在选择管理人时,选择调仓频率不高、持股周期相对长一些的管理人,更容易取得超额的收益。
    
    
    
    04特征
    
    
    持股越集中,超额收益越高,但波动也越高。
    
    这个特征比较好理解,“集中度”是一个双刃剑。
    
    
    我们需要反问自己的是——大的波动,能不能拿稳?
    扛得住波动,才能拿得回收益。而在这个波动是常态的A股市场,回撤一大投资者心理就慌了,于是发生追涨杀跌。对于厌恶大幅波动的投资者来说,木羽的建议是回避这种集中度高的管理人,这对于你持续获取超额收益更有裨益。
    
    
    
    05特征
    
    
    A股是一个很爱风格轮动的市场,每年画风都有不同。
    
    
    
    
    这种图是不是看花眼了?
    
    
    没关系,只用看最上面那一行——
    每年拿到超额收益的热门“风格”,一直在变化。
    
    所以我们在A股选择基金管理人,没法保证能刚好找到适合当年“风格”的基金。
    
    
    我们有两种应对方式:
    1.选对管理人,持续跟踪,不求他年年赚,但他需要在该赚钱的时候帮我们赚到钱。
    2.预测未来风格,切换到适合当年市场风格的管理人。这种方式也带有主观性,只能根据历史和宏观判断作预测。例如2020年成长风格很重,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就有龙头大票抱团疯涨,如果提前切换,有一定概率能赌赢。但相对来说第一种方式更可靠。
    
    专业机构持有“聪明的钱”,对于基金的筛选必定是比普通散户有更为严苛的评价体系。一套严苛的评价体系,让专业机构更容易选到“对的基金”。我们可以在其中寻找一些规律和特征,或者直接找到这些独具慧眼的机构,代我们来做选择。
    
    
    更多文章:
    
    银行理财收益低,买基金又不会选?走进基金投顾。
    深圳公寓投资,真香还是真坑?
    
    “固收”产品还有哪些可以选? 风险如何?
    
    What?!大跌之下还有基金逆势大涨?
    
    
    
    
    参考文献:
    中金研究:基金与衍生品专题:基金分析系列(1-4)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解读,不代表任何机构意见。
    
    
    散户看过来:专业机构是怎么筛基金的?
    
     收录于话题 近日读了4篇关于FOF机构如何筛选基金管理人的研报,文字比较多,我想挑一些重点说一说。
    
    
    想要搭建一个筛选基金管理人的主体框架,
    请重点先参考我之前这篇(点击阅读):
    如何找到基金中的“男神”| 谈谈基金筛选的框架
    
    本文作为一个姊妹篇,给我的读者/客户朋友再做个阅读拓展。
    
    01
    选管理人的意义
    
    巴菲特大佬说过,投资小白不如买指数基金ETF啥的就可以了,买“主动管理”的基金最后可能连指数都跑不过?
    
    木羽在这儿想说——上证指数十年没怎么涨,沪深300和中证500不同程度上涨,而我们市场上有很多3年翻倍、5年翻倍的主动类基金。中国目前市场的特殊环境,是有很多具备创造“阿尔法能力”的管理人,也就是有很多长期跑赢指数的基金。
    
    
    买他们,当然比买指数更好。关键你得挑对。
    
    投资主动管理型的基金,就把仓位控制、择时、风格选择等问题都抛给了基金管理人,委托他们来帮你做这些事。
    所以能否超越大盘,“筛选管理人”就显得很重要了。
    
    
    
    
    02
    筛选的框架
    
    专业FOF机构有五个维度来选基金管理人。
    
    包括外部因素、管理人背景、投资风格、产品管理能力,以及个性化特征。
    
    
    1.外部因素:就是一些比较被动的,主观意志也控制不了的。比如产品投资范围约束、仓位限制、风险管理要求、产品规模、持有人结构等因素。
    
    
    举个例子,产品规模。有些投资者会觉得,基金规模大名气大,是不是就会是好基金?其实未必,基金规模太小可能难运转,而基金规模大不一定是好事——比如操作上有限制,持有某公司股权占比不超10%,或者申赎会有摩擦成本,或者买卖金额太大无法下单,风格不得不偏向大盘等等,都会使得策略无法贯彻。我们会发现很多基金小小规模时很厉害,规模一大,收益明显下滑。
    
    
    所以选择“适度规模”的基金,很重要。
    何为适度呢?要看基金的策略。如果是股票私募,30-50亿是个比较舒服的区间;如果是CTA策略,有些10个亿就达到上限了。
    
    非外部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2.主观能力:工作经历、教育背景等,这个不用赘述。
    3.投资风格:持仓换手率、行业或风格偏好等。
    4.主动管理能力:择时能力、行业配置、选股能力、风控能力。
    5.个性化特征:投资理念与思路、策略构建与更新方法等。
    
    这五大因素,共同决定了产品收益、波动、最大回撤等业绩表现。
    
    那么,怎么去衡量这些指标呢?
    
    
    除了第5条更偏向于定性之外,
    前4个因素都是可以量化的。
    
    
    复制的量化指标,给各位看看:
    
    
    
    
    
    在这儿不是让大家烧脑地去理解这些指标。
    
    
    想说的是:机构筛选管理人,光定量的数据处理,都有各种公式来作为支持参考。这与散户看名气、比业绩排名去筛选管理人,是有很大差异的。至少筛选出来的基金,不是一个拍脑袋的决策。
    
    03
    基金的“中国特色”
    
    以下是我在研报中读到比较有特色的点,汇总一下,加上我个人的理解。
    
    
    01特征
    
    
    主动管理型基金,大盘风格为主,中盘、小盘占比不多。
    
    
    而从风格上看,平衡型占比最高,其次是成长,价值风格占比不多。
    
    
    
    
    
    
    从上图可以明显看出这两个特征。
    
    
    由于上述样本基金主要来自于公募,我们姑且可以认为:
    公募基金的“大盘”风格,有时可能是规模上限制的不得已而为之;而“平衡和成长”风格占比高,主要在于中国市场这两种风格更容易跑出超额。虽然说价值风格在美股市场,已是经事实验证的、有效的因子,但在中国这个高速发展的经济体,平衡和成长风可能还能延续有效。
    
    
    
    02特征
    
    
    在市场波动增大的环境之下,“择时”是很难择到位的。
    波动大的年份,仓位控制是很难的事,胜率不高。
    在普通年份作仓位的“择时”,可能带来正收益。
    
    
    
    
    通常意义下,仓位择时的操作难度大、操作空间很小,所以基金经理们其实更倾向于做行业配置及个股选择,来获取超额收益。
    
    
    综上,择行业/择个股能力强的基金,在不同行情下胜算更高的。
    
    
    
    03特征
    
    
    频繁地调仓和换股,带不来好的收益,波动反而更高。
    
    
    
    
    
    上面这图,越是往右,调仓频率越高,持股调整越频繁,收益是逐步下行的。
    
    
    所谓的“一波操作猛如虎,最后赚了两块五”。
    
    我们在选择管理人时,选择调仓频率不高、持股周期相对长一些的管理人,更容易取得超额的收益。
    
    
    
    04特征
    
    
    持股越集中,超额收益越高,但波动也越高。
    
    这个特征比较好理解,“集中度”是一个双刃剑。
    
    
    我们需要反问自己的是——大的波动,能不能拿稳?
    扛得住波动,才能拿得回收益。而在这个波动是常态的A股市场,回撤一大投资者心理就慌了,于是发生追涨杀跌。对于厌恶大幅波动的投资者来说,木羽的建议是回避这种集中度高的管理人,这对于你持续获取超额收益更有裨益。
    
    
    
    05特征
    
    
    A股是一个很爱风格轮动的市场,每年画风都有不同。
    
    
    
    
    这种图是不是看花眼了?
    
    
    没关系,只用看最上面那一行——
    每年拿到超额收益的热门“风格”,一直在变化。
    
    所以我们在A股选择基金管理人,没法保证能刚好找到适合当年“风格”的基金。
    
    
    我们有两种应对方式:
    1.选对管理人,持续跟踪,不求他年年赚,但他需要在该赚钱的时候帮我们赚到钱。
    2.预测未来风格,切换到适合当年市场风格的管理人。这种方式也带有主观性,只能根据历史和宏观判断作预测。例如2020年成长风格很重,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就有龙头大票抱团疯涨,如果提前切换,有一定概率能赌赢。但相对来说第一种方式更可靠。
    
    专业机构持有“聪明的钱”,对于基金的筛选必定是比普通散户有更为严苛的评价体系。一套严苛的评价体系,让专业机构更容易选到“对的基金”。我们可以在其中寻找一些规律和特征,或者直接找到这些独具慧眼的机构,代我们来做选择。
    
    
    更多文章:
    
    银行理财收益低,买基金又不会选?走进基金投顾。
    深圳公寓投资,真香还是真坑?
    
    “固收”产品还有哪些可以选? 风险如何?
    
    What?!大跌之下还有基金逆势大涨?
    
    
    
    
    参考文献:
    中金研究:基金与衍生品专题:基金分析系列(1-4)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解读,不代表任何机构意见。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