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会员   
网站首页 >> 股票知识 >> 文章内容

[db:关键词]计算主力持仓成本的两种方法

[日期:2022-11-14]   来源:  作者:   阅读: 0[字体: ]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投资者要想在股市生存并获利,就必须跟随主力。但要跟上,首先要搞清楚主力的底细,尤其是它的持有成本。掌握了主力的成本,就掌握了主力的命脉。那么,我们如何从技术分析(k线图和成交量)来计算主力的持有成本呢?笔者在实战中总结了一些判断技巧,以飨读者。

持仓成本是主力的绝密,但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取这个秘密。

计算主力持仓成本的两种方法:一是直接从交易软件中获取。

一般来说,券商提供的实盘操作系统都是可以查询的。从F10资讯,我们可以从“股东研究”一栏了解机构的进出情况。首先,从“股东户数”和“人均持有”数据的变化,可以判断机构的走势和单个筹码整体的变化趋势。一般股东人数越少,筹码越集中。股东越多,筹码往往越分散,盘中缺乏主力关注。其次,预测机构干预的成本。因为公布报表的时间和统计股东人数的时间有时间差,所以要预测机构干预的成本,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当前股价低于三季度平均成本,说明主力也被套;如果涨幅较小,成交量持平,说明主力短期内没有出局;如果涨幅较大,看近期量能变化再做判断。如新北洋(002376,资讯,)一季报显示,三季度末,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均为基金公司,占流通股比例为35.73%。除1家基金公司持股数量不变外,新增3家公司,其余6家公司均有所加仓,其中中银基金旗下某基金以257.9万股的持股量位列第一。如图,三季度期间,主要持仓的加权均价为39.38元,区间换手率为243%,而三季度报告发布于2010年10月22日。以22日的开盘价41.8元计算,仅上涨6.14%,涨幅不大,期间成交不温不火,说明机构短期没有出局。如果结合二季度入驻的机构估算成本,以目前的价格,部分机构也可能被套。所以根据计算的结果,可以在目前价位大胆介入或者抄底,因为建仓的主要成本就在附近。

值得一提的是,股东数量的增减并不是决定股价涨跌的唯一因素。在使用该指数选择个股时,要注意该指数的局限性。比如主力机构有可能在期末采取突然重仓或者分仓的方法,达到迷惑中小投资者的目的。尤其是那些典型的庄股,就算股东人数再减少,也要按兵不动。正确的方法要结合公司基本面的变化。

计算主要头寸成本的两种方法。第二,根据移动平均线推断。

一般来说,主力中短期建仓需要4-12周左右,平均8-10周左右。从周k线图可以估算出8-10周均价线是主要成本区域(虽然有一定误差,但不会偏离10%,所以为了谨慎起见,我们以10周线作为建仓的主要成本)。作为主力,其股票涨幅至少在50%以上,大部分涨幅在100%以上。一般来说,一只股票从一波行情的最低点上涨150%到最高点,主力的正常盈利大概是100%-120%。这是因为,主力要想在市场上获利,也必须付出“代价”。这个“价格”在“坐庄”的过程中是固定的、不可避免的,这就是建仓的成本。也就是主力的建设成本需要付出20%-40%左右的利润* *。计算出主力的建造成本后,在这个价格上乘以150%,就是主力未来的最低目标。例子:龚景科技(002006,行情,),如图,从周k线图可以看出,7月初以来,底部成交量明显放大,有主力资金介入迹象。两个月换手率高达300%,涨幅41.71%,加权均价13.42元(10周线平均成本也在13.4元左右)。可以说,这两个月的震荡整理是吸货建仓的主要时期。这期间,主力的建造成本消耗了大约20%-40%的利润。行情启动后,从14.2元的起拍价开始上涨,盈利高达100%,而开盘期间最低价11.41元到最高价29.67元,振幅160%。

计算出主力的成本后,就可以摸清主力的底细,看清主力的底牌,这样在操作上就可以有的放矢,不再害怕主力“洗盘子”“挖坑”之类的交易伎俩。只要目前的价格不大幅上涨,无论道路多么曲折,股价迟早会达到计算好的价格,因为主力除非万不得已,绝不会亏本离场。但主力资金量大,进出困难。有时候,系统性风险来了,也走不出来。这是主力永远的心病。

简而言之,投资者如果能计算出主力的建仓成本,就能计算出当前主力是否盈利,从而决定自己的投资策略。如果当前股价低于主力成本,投资者可以大胆重仓介入;如果目前的股价只能让主力微利,投资者可以积极参与抄底;如果股价已经让主力获利,投资者应该及时出局或者观望。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