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会员   
网站首页 >> 股市新闻 >> 文章内容

保时捷上市背后的隐与忧

[日期:2022-04-09]   来源:  作者:   阅读: 0[字体: ]

保时捷上市背后的隐与忧原创  Newsweek  Newsweek 网络  2022-04-08 21:30:00



冰岛三日,恍若隔世



 作者:伊然 



比亚迪停产燃油车全面转向电动车,这对于国际车企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保时捷上市才是新鲜事。


对于保时捷的独立上市,此前大众集团内部一直争论不断,相关传闻也不时流出,但官方始终三缄其口,直到2022年才明确保时捷将独立上市。近日,有消息称,大众汽车已为保时捷上市选定牵头银行,同时知情人士透露,保时捷的IPO估值有望达到900亿欧元(约合6331亿元人民币)。

 

大众或者保时捷这种“怪物”级别的车企上市如果说是因为资金短缺肯定不是主要原因,有观点认为保时捷的IPO,融资或在其次,在新能源车的冲击下获取资本市场的估值和拓展融资渠道或才是关键。

 

事实真是如此吗?

 


1

 
保时捷成大众“利润奶牛”?


近期,大众汽车集团发布声明称,大众汽车和保时捷控股董事会已经达成了一项框架协议,确定集团旗下品牌保时捷将会独立上市。保时捷成为法拉利、阿斯顿·马丁之后,又一家寻求IPO的豪车品牌。

 

据彭博社透露,近期大众已选择高盛、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和花旗银行作为保时捷品牌IPO的联席协调人。据报道,保时捷控股计划在保时捷汽车IPO时收购25%的少数股权。

 

保时捷上市是外界早已预料到的决定。

 

根据大众集团2021年度财报,芯片短缺等不利情况影响下,虽然公司的整体销量下降6.3%,但销售收入却增加了12%,达到2502亿欧元,未计入特殊项目支出的营业销售回报率达8%,远超2020财年的4.8%。

 

2021年7月,大众发布了NEW AUTO战略,旨在推动公司加速转型成为软件驱动型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

 

要实现这一目标,大众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2021年,公司成本压缩计划初步见效,净现金流和净流动资产都有了明显提升。但汽车业务的研发成本同比增长12.2%,研发支出率保持在7.6%。

 

当勒紧钱袋子的节流再无下手空间,开辟新的筹资渠道是必然的选择。

 

而在大众旗下十余个品牌中,瞄准高端市场的保时捷近年来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是公司的“利润奶牛”。2021年,保时捷用一份出色的业绩再次巩固了“全球最具盈利能力的汽车制造商之一”的地位。

 

报告期内,保时捷营收331亿欧元,同比增长15%;销售利润53亿欧元,同比增长27%,销售回报率达到16%,远超大众集团的整体水平。一年中,保时捷共向全球客户交付了301915台新车,创新历史新高。

 

中国市场交付量近96000台,连续七年稳坐品牌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地位。保时捷透露:“中国保时捷车主平均年龄比美国和欧洲的车主年轻15—20岁,女性车主的比例更高,他们对车辆的数字化、智慧互联需求在全球市场中都是最高的。”

 

在新能源汽车大潮下,保时捷维持住了自己的品牌调性,持续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旗下首款纯电动车Taycan全年交付41296台。保时捷预计,2025年电动车型的销量将占到品牌整体销量的一半,2030 年将增长至80%。

 

 


2

 
大众保时捷“内斗史”

 

保时捷和大众之间的关系堪称是剪不断,理还乱。
 
目前,大众100%控股保时捷集团(Porsche AG),但保时捷控股(Porsche SE)拥有大众集团53%的股权。
 
虽然保时捷IPO的条款还没有最终敲定,但现有计划表明保时捷和皮耶希家族将获得25%加一股的少数股权,这将使两大家族有可能重新获得对该品牌的直接影响力。
 
双方复杂的股权关系背后是一出意大利家族内斗史。
 
1951年,保时捷公司创始人、同时也是大众汽车奠基者的费迪南德·保时捷去世,他把家业平分给了儿子费里、女儿路易丝和双方的子女。经过协商,由弟弟费里掌管家业。
 
力争一碗水端平的平分法却成为家族争端的开始。
 
家族第三代中,路易丝的二儿子费迪南德·皮耶希表现最为优秀。他在汽车研发上有着令人惊叹的天分,对技术极度苛求,在集团内建立了一个追随他的核心班底,他主导设计的保时捷917型赛车成为赛道上的绝对王者。
 
皮耶希的强势作风使得家族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多,生性风流的他还和表弟格尔哈德的妻子马雷娜搞出了婚外情。两人离婚后再婚,并有了两个孩子。
 
1971年,家族第二代费里和路易斯召开家族会议,决定公司股权仍由家族全资拥有,但家族成员退出经营管理。
 
皮耶希被迫离开保时捷。此时,奔驰董事长前来寻求皮耶希的帮助,他仅仅用5个月时间就做出了五缸柴油机样品。随后,他选择前往大众汽车全资子公司奥迪担任工程技术经理,逐步成长为品牌的副总裁。
 
八十年代,德系车受到了日系车的强烈冲击,大众一度陷入了经营亏损。
 
1993年,皮耶希临危受命,成为大众汽车的首席执行官。在一系列争议操作和不近人情的成本控制后,皮耶希带领大众由全球第16大车厂提升为全球第4大车厂,市值成长了4倍,并在2002年成为大众集团董事会主席。
 
另一边,在几番家族内部的股权交易后,保时捷家族在保时捷的控股超过了皮耶希家族。2005年,费里的三儿子沃尔夫冈·保时捷接任公司董事会主席。
 
此时,在时任保时捷CEO魏德金的运作下,保时捷开启了一项“小鱼吃大鱼”计划,试图利用高杠杆控股大众集团。保时捷向15家银行联贷、预定筹资超过100亿欧元,透过市场操作规避相关法规买下大众在公开市场流通的大额股票,取得了大众集团50.7%的控股权。
 
皮耶希不想让出自己在大众集团的地位,但是也不想直接对抗家族,他采取技术性缺席的策略,迫使双方谈判陷入僵局,一拖再拖。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形势发生了翻转。联贷银行面临自身流动性不足,紧缩银根,停止贷款,并要求保时捷偿还贷款。保时捷背上了超过90亿欧元的巨额债务,收购骑虎难下。
 
此时,手握大量现金的皮耶希拿回了主导权。在多番较量后,2009年7月,大众集团反向收购保时捷汽车业务,保时捷控股仍是大众集团的最大股东。皮耶希和沃尔夫冈以第一大和第二大股东身份进入大众公司董事会,魏德金离职。
 
但是表兄弟之间争斗仍在继续。皮耶希特立独行和霸气风格让他成就了辉煌的事业,也带来了诸多的“敌人”。许多曾经亲密的搭档和他反目成仇。
 
2015年,皮耶希和大众CEO文德恩之间的裂缝越来越大,皮耶希要求董事会罢免文德恩,但是沃尔夫冈却联合其他四方股东以5:1的投票结果迫使皮耶希辞职。
 
2019年8月2日,82岁的皮耶希去世,家族第三代的纷争进入了尾声。

 



3

 
新能源浪潮倒逼保时捷转型


在新能源大潮中,传统车企不得不放下此前的高傲,以特斯拉为目标去追赶。

 

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认为:“汽车工业将在两个生命周期内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利润池将从传统汽车转向电动汽车领域,然后再从根本上转向软件领域。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资本市场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神话,甚至产品没有落地,市值都能突破千亿美元。如此疯狂的市场,转型期的传统车企自然也想分一杯羹。

 

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再好的朋友也可能变成敌人;而当利益一致时,再大的纷争也能先搁置在一旁。比起如何抢回被特斯拉吞噬的市场份额,家族内部的纷争已经不值一提。

 

推动保时捷上市获取融资加速新能源转型是保时捷和大众共同的目标。保时捷首席执行官兼大众监事会主席汉斯·保时捷表示,“现金流将进一步增长,预计公司将推出面向未来的投资政策以及有吸引力的股息政策。”

 

在全面向电动智能化转型的艰巨挑战下,大众需要更快建立新的技术优势。据披露,此番IPO,大众可能出售25%的保时捷股份,将获取的现金投入开发电动车和软件。奥迪与保时捷共同研发的PPE豪华电动车平台将成为大众旗下重要的高端电动车平台。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对“PPT造车”的担忧也在加深,一旦泡沫破灭,市场的损失难以估量。越来越多的资本又将目光转向传统车企,传统车企通过分拆上市获取更多资金支持也成了顺水推舟的事情。

 

通过上市增加大众集团的灵活性和保时捷的自由度也是双方一致的共识。

 

奥博穆认为,资本市场看重同质化和更为专注的业务单元。大型公司的价值往往会被低估,因为其业务单位的个体价值,子品牌的价值从未在资本市场得到1:1的反映。

 

业内人士认为,保时捷IPO估值有望达到900到1000亿欧元,与比亚迪市值不相上下。受到保时捷上市消息的影响,大众汽车的市值也在近期不断走高,一度超过1600亿美元。

 

某种程度上,在保时捷看来,此前自身品牌的生产并未占用集团资源,反倒还作为“利润奶牛”源源不断地为集团“输血”。拆分上市让品牌在市场上的估值可以得到更好的反应,也可以让利润和融资更好地服务自身的发展。

 

据奥博穆介绍,预计到2025年,保时捷在全球投资150亿欧元用于电动出行与数字化转型。旗下新成立的Cellforce 公司正专注于研发和生产高性能电池,预计在 2024 年实现量产。

 

近期,保时捷也在新能源转型中加快与科技公司的联盟,提升品牌面对市场的速度和灵活性。此前,保时捷透露会和苹果公司一道拓展业务。

 

分拆业务、上市融资,这是车企为了追赶新能源大潮在最近一年普遍采取的策略。但市场的总量总归是有上限的,能否建立起自己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壁垒,撑起高估值就是保时捷会面临的第一道坎。

 

2月,一艘从德国运往美国的货轮起火,船上搭载的4000辆大众集团汽车随之沉入海底,损失的汽车价格超过4.01亿美元。目前,尚未有官方调查报告出炉,但葡萄牙海军表示有理由怀疑是船上的电动汽车的锂电池引发了火灾。

 

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或许也是一记提醒:资源都押注给同一方向,是否真的万无一失?



全球视角看中国,全新视角看财经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